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内招、外招生)

發布時間:2017-04-20 來源:太阳集团1088vip

一、培養目标: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材料科學與工程的基礎知識和以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知識為重點并兼顧金屬、無機非金屬材料與工程專業知識,能在材料的設計、制備、分析與表征、改性、加工成型及應用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藝設計、生産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能适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基礎紮實、知識面廣、實際工作能力較強及富有創新精神的高層次高素質的複合型人才。

二、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材料科學與工程的基礎知識、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的基本理論和各類材料的組成、結構與性能知識及成型加工技術知識。通過系統的理論教學與課程設計、實驗儀器操作、現場實習與課外活動、畢業設計(論文)等實踐性環節的教學,使學生得到材料制備、加工、檢測與分析的基本訓練,獲得材料設計、工藝優化、新材料開發與應用等方面的系統知識與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 掌握材料科學與工程的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掌握高分子材料合成、改性的基本原理,掌握合成和制備各種材料的主要工業方法及相關工程技術;

2. 掌握材料的組成、結構與性能之間的關系;

3. 掌握材料性能檢測和産品質量控制的基本知識,初步具備研究開發和應用新材料、新工藝的能力;

4. 掌握材料加工的基本知識,具有正确選擇設備進行材料研究、材料設計、材料研制的初步能力;

5. 具有本專業必需的機械設計、電工與電子技術、計算機應用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6. 具有對材料制備、改性及加工過程進行技術經濟分析和管理的初步能力;

7. 熟練的外語應用能力,掌握查閱文獻和獲取科技信息的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三、主幹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

四、主幹課程:高等數學、材料科學基礎、物理化學、有機化學、基礎化學、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材料分析與表征、高分子加工與反應工程、金屬材料加工原理等。

五、主要實踐教學環節:專業實驗、金工實習、生産實習、電子電工實習、計算機應用與上機實踐、畢業論文(設計)。

六、主要專業實驗:材料分析與表征實驗、高分子加工與反應工程實驗、高分子化學實驗、高分子物理實驗等。

七、學制:四年

八、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九、相近專業:高分子材料與工程,複合材料與工程

十、學分要求:本專業學生要修滿160學分才能畢業,要求通識教育課程、基礎教育課程及專業教育課程分别占總學分的比例為:32.4%,24.5%和43.1%。其中,必修課為106學分(含畢業論文10學分,生産實習2學分和金工實習2學分),占總學分的66.2%。不足學分由選修課學分補足。另外,實踐教學環節累計學時為1044,占總學時(3222學時)的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