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驗室安全管理職責
1. 嚴格履行和遵守學校和學院有關實驗室安全管理職責的有關規定。
2. 各級實驗室安全責任人應對所在單位的實驗室安全負有檢查、監督和管理的責任。
3. 實驗室實行準入制度,所有人員必須經過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培訓,在掌握各項實驗室安全管理辦法和基本知識、熟悉各項操作規程後,方可開展實驗。
4. 實驗室在承攬校外教學、科研、實驗任務時,應明确安全責任。
二、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
1. 在實驗室工作的所有人員都必須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原則,都應熟悉實驗室安全制度和其他有關的規章制度,認真做好實驗室的安全風險評估報告,掌握消防安全知識、危險化學品安全知識和化學實驗的安全操作規程。實驗室安全負責人應定期對本實驗室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和檢查。實驗課指導教師和研究生導師都有責任對學生進行實驗前的安全教育,并要求學生遵守實驗室的安全制度。
2. 實驗室内的儀器設備、材料、工具等物品要擺放整齊,布局合理,實驗室一定要保持幹淨整潔。各實驗室應及時清理廢舊物品,不得堆放與實驗室工作無關的物品,保證安全通道暢通,嚴格做到三查(查電路、查儀器設備、查試劑存放)、四防(防火、防爆、防盜、防事故)、五關(關門、關窗、關水、關電、關氣)。
3. 實驗人員應熟悉安全設施(如滅火器、緊急洗眼器、急救藥箱等)的位置及使用方法,不得随意移動或損壞,學會正确使用消防器材,提高事故防範能力,嚴格杜絕火災隐患。
4. 實驗室應重視安全用電管理:不得擅自改裝、拆修電器設施;嚴禁在實驗室内用煤氣、電爐烹調食物;不得使用明火;不得亂接亂拉電線,實驗室内不得有裸露的電線頭;電源開關箱内不得堆放物品,以免觸電或燃燒;使用高壓動力電時,應穿絕緣膠鞋和戴絕緣手套,或用安全杆操作;有人觸電時,應立即切斷電源,或用絕緣物體将電線與人體分離後,再實施搶救;設備連續工作超過24小時的,應派人輪流值班。
5. 實驗室的化學危險品必須存放在條件完備的專用儲存櫃内,并根據物品的種類、性質設置相應的通風、防爆、洩壓、防火、防雷、報警、滅火、防曬、消除靜電的防護設施,化學性質或防火方法相互抵觸的化學危險品不得在同一儲存櫃存放。對易燃、易爆、劇毒及細菌疫苗等危險品,要嚴格按雙人雙鎖的管理規定妥善保管,具備可靠的安全防範措施,并作好詳細記錄。
6. 實驗室的壓力氣瓶必須分類分處保管,直立放置時要固定穩妥,不可靠近熱源,可燃、助燃性氣體氣瓶與明火距離不小于10米。氣瓶須防止烈日曝曬,禁止敲擊和碰撞;外表漆色标志要保持完好,專瓶專用,嚴禁擅自改裝其它氣體。易燃氣體氣瓶和助燃氣體氣瓶不得放在一起;盛裝易起聚合反應或分解反應氣體的氣瓶,應避開放射性射線源。
7. 冰箱要及時清理。冰箱有時存有大量的有機化合物,在低溫下及封閉的環境,冰箱内有機化合物的濃度會非常高,一旦有火花,會發生火災。冰箱中存有各類化合物,也是易于出現事故的原因。
8. 實驗進行中操作者不得随意離開實驗室,具有安全保障和儀器運行可靠的實驗可短時間離開,但離開時必須委托他人暫時代管實驗。
9. 在實驗室不準穿拖鞋、涼鞋,禁止佩戴隐形眼鏡。
10. 使用儀器設備尤其是大型儀器設備的人員必須經過培訓,考核合格後方可上崗。
11. 一些危險的化學反應和儀器操作必須熟知注意事項,并嚴格按照操作規範來操作。
12. 儀器設備安全工作責任到人,儀器設備的管理人員為該儀器設備的安全負責人,在使用過程中須經常進行安全檢查,發現問題應向領導與主管部門報告并及時解決。
三、實驗室“三廢”的處理
1. 實驗教師應嚴格要求學生對實驗中産生的廢氣、廢液、廢渣(以下簡稱“三廢”)分類收集,進行無害化處理後排放或廢棄,不能處理的交由專門機構予以處理。實驗中,教師應加強指導和監督,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做到環保作業。
2. 實驗中如有廢氣産生,少量氣體可通過排風設備排出室外,被空氣稀釋;廢氣量大時應配備相應廢氣吸收裝置,根據氣體的化學屬性,用吸附、吸收、氧化、還原和分解等方法來處理;同時應有效使用排風裝置,保持室内空氣流通。
3. 實驗中産生的廢液,應倒入指定的回收桶(瓶)中,經處理後再行排放或回收,嚴禁将廢液直接倒入水槽。酸性、堿性廢液按其化學性質,分别進行中和後處理,使PH值 達到6~9之間後排放。有機物廢液集中後進行回收、轉化和燃燒等處理。無法處理的化學危險品的廢液不得任意排放,由實驗室工作人員負責将廢液倒入具有醒目、明确标志和說明的容器内妥善保存,定期上報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由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聯系有資質的單位進行回收處理。
4. 實驗中産生的有害廢渣不得随意堆放或填埋,應分類存放,集中處理,儲存容器上應标明識别标志,滅火方法相抵觸或能相互反應的污染廢物不得混裝。對分類收集的污染廢物,實驗室能夠進行無害化處理的,處理後予以排放或廢棄;不能處理的妥善保存,定期上報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由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聯系有資質的單位進行回收處理。
5. 對接觸化學危險廢液、廢渣的實驗室器皿、包裝物等,必須完全消除危害後,才能改為他用或廢棄。被有毒微生物污染的一次性物品,要經過高壓滅菌後再處理,能夠自然降解的有毒廢物,集中深埋處理;不能自然降解的有毒廢物,集中到焚化爐焚燒處理。
化學系
2017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