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太阳集团1088vip馬麗/陳填烽團隊在Cell子刊Cell Biomaterials首刊發表了“Selenium electrophilic center shuttles active electrons to boost mitochondrial electron leakage” 的重要研究成果(圖1)。該研究首次提出構建硒親電中心智能響應腫瘤和正常細胞中不同濃度的活性電子的策略,實現藥物對腫瘤和正常細胞的選擇性殺傷,為精準靶向治療提供了新的視角。
化療是臨床惡性腫瘤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但其有效性受到選擇性差和副作用的限制。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尋找新的方法來設計化療藥物,以實現高效且低毒的癌症治療。癌細胞無限增殖所導緻的高水平氧化還原穩态特征為化療藥物的開發提供了機會。針對這一特征,科學家們專注于設計模仿芬頓反應催化特性的藥物,以增加氧化應激或設計藥物以抑制細胞内抗氧化系統。在該研究中,陳填烽/馬麗團隊探索了一種新策略:模拟線粒體中電子洩漏的過程,将抗氧化小分子(NADH和GSH)轉化為活性氧(ROS)。為了實施這一策略,該團隊首次使用強極化的硒和硫原子構建“易進易出”的親電中心,使NADH和GSH中的活性電子通過自由基中間體快速穿梭,導緻大量電子的突然釋放,從而促進電子洩漏。特别是,電子穿梭效率随着親電中心極化特性的增強而提高。這項工作為設計高效化療藥物提供了一種新方法和理論指導,激勵化學家在相關結構設計中,給藥物開發者帶來新思路,并為臨床腫瘤治療帶來新的希望。
太阳集团1088vip陳填烽/馬麗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太阳集团app首页博士生王軍平/陳茗凱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傑青項目、國家面上項目、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王寬誠教育基金等的大力支持。
論文鍊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3050562325000017
文圖|馬 麗
校對|劉 雪
責編|楊 茜
初審|馬 麗
複審|王啟偉
終審|陳填烽 吳 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