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所中心

發布時間:2024-06-20 來源:太阳集团1088vip

化學系簡介

太阳集团app首页化學系創辦于1930年,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化學系形成了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并設有化學學科博士後流動站。化學學科為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入選廣東省“沖補強”提升計劃。建設有兩個本科專業:應用化學、化學,其中應用化學專業為教育部一流專業建設點,化學專業入選廣東基礎學科“長基計劃”。目前,本系有學生650餘人,其中本科生350餘名,碩、博士研究生300餘名,招生規模呈穩步增長态勢。化學系還承擔全校生科、理工、醫學、藥學、環境、國際等六個學院共20餘個專業的化學基礎課教學工作。化學系桃李滿天下,為國内和海外及港澳台培養了大批化學專業人才和優秀的科技和企業管理人才。

化學系師資年齡搭配合理,具有突出的科研實力和發展潛力。教工42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15人,碩士生導師40名,博士生導師20名。多名教師獲國家、省部級重點人才項目或榮譽,包括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1人、廣東省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1人、廣州市珠江科技新星5人。南粵優秀教師2人。近年來多位學者入選“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

在教學方面,化學系注重基礎理論教學和實驗技能訓練,重視學生素質教育、學生創新思維和研究能力的培養,以“寬口徑、厚基礎、重能力、求創新”的原則對教學體系進行改革。擁有廣東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廣東省有機化學教學團隊。現有廣東省精品示範課程多門,并承擔國家、省部級教學改革項目多項,編著了一系列優秀教材,獲各級教學改革成果20多項。

在科學研究方面,化學系十分重視科研創新,堅持理論與實踐結合、基礎與應用兼顧的傳統,形成和發展了一系列具有多學科交叉特色的研究方向,科學研究水平走在全國的前列,具有較好的國際影響力。化學系教師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科研項目數十項,以及企業委托技術開發項目近百項,獲省、部級各類科技獎20多項。化學學科于2012年進入ESI全球前1%行列,目前排名前1.6‰;在2024年公布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國學科評級中,化學得分為A-。

系主任:高慶生

系黨總支書記:林高野

系副主任:馬麗

系秘書:吳迎紅

有機化學教研室主任:唐渝

無機化學教研室主任:馬麗

分析化學教研室主任:李風煜

物理化學教研室主任:朱毅

化學工程教研室主任:陳登潔

教學秘書(兼):朱光遠

研究生秘書(兼):扶雄輝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簡介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成立于2004年,使命是研究材料的合成制備、組成結構、性能應用及其相互聯系,為國家培養材料領域的創新人才。目前設有材料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創建于2002年),是廣東省特色專業和教育部綜合改革示範專業,廣東省一流本科專業。材料系設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含4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和材料與化工專業學位碩士點,同時招收化學專業博士生和博士後,形成了從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後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材料系建有人工器官及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廣東省材料科學與工程實驗中心、廣東省3D打印與增材制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多個研究平台,同時有金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教學示範基地、教學實習基地和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材料學科是太阳集团app首页國家“211工程”和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的重點建設學科之一,目前已進入ESI全球前1.3‰排名。現有教工20人,其中正高10人,副高8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8人,博士研究生導師7人,學科隊伍結構優良。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專業涵蓋高分子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金屬材料等領域,形成了生物醫用材料、新能源材料、納米光電材料為特色的教學與科研。科研成果豐碩,先後承擔了國家“863”、“973”、科技部重點研發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和廣州市重點項目及各類産學研合作項目100餘項,20餘項科研成果實現轉化,獲得廣東省和教育部自然科學和科技進步獎勵多項;出版包括十三五規劃重點圖書教材10部。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堅持強化實踐教學,突出創新能力培養,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外科研活動并取得豐碩成果。目前在校學生300餘人,本科生近5年在“廣東省材料創新大賽”榮獲一等獎、承擔國家級及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獲得國家級獎學金等達到50餘人次。材料系秉承開放、交流和合作的原則辦學,與美國、歐洲、俄羅斯及香港、台灣地區的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聘有多名國内外知名專家和行業專家作為顧問和兼職教授,兼職教師參與部分教學工作,使學生掌握了國際前沿知識和工程實踐知識。

系主任:劉明賢

系黨總支書記:容建華

系副主任:董留兵

系秘書:張初曈

生物材料教研室主任:魯路

高分子材料教研室主任:饒華新

無機材料教研室主任:徐慧華

人工器官及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紅

 

先進耐磨蝕及功能材料研究院簡介

先進耐磨蝕及功能材料研究院成立于2016年6月,現有教職工35人,其中專任教師29人、實驗員3人、行政人員2人、合同制專職科研人員1人;教授/研究員8人、副教授/副研究員19人;碩士生導師30人,博士生導師6人。南粵百傑(2015年)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998年)、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首批人選(1995/1996年)1人。

先進耐磨蝕及功能材料研究院建有1個國家級工程中心:“高性能金屬耐磨材料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4個省部級科研平台:廣東省耐磨及特種功能材料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廣東省耐蝕材料與抗磨蝕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3D打印與增材制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州耐磨蝕及特種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同時建有金屬增材制造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廣東研究中心,太阳集团app首页—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金屬基3D打印技術及新穎結構聯合實驗室,太阳集团app首页先進耐磨材料協同創新中心等創新平台。先進耐磨蝕及功能材料研究院是鋼鐵耐磨材料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廣東省耐磨材料産業技術創新聯盟、廣東省耐蝕材料産業技術創新聯盟的牽頭單位和理事長單位。

先進耐磨蝕及功能材料研究院内設耐磨材料及摩擦學技術研究中心、3D打印材料技術及增材制造研究中心、耐蝕材料及防腐蝕技術研究中心、材料表面工程及特種功能材料研究中心、生物醫用材料技術研究中心、功能高分子及複合材料技術研究中心6個研究中心。有生物材料與組織工程二級學科博士點,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工學)碩士點,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3個二級碩士點,材料與化工(材料工程方向)專業學位點。

研究院院長:王啟偉

研究院黨總支書記:塗小慧

研究院副院長:張鵬

 

超分子配位化學研究所簡介

太阳集团app首页超分子配位化學研究所成立于2017年9月,隸屬太阳集团1088vip,2020年3月獲批廣東省超分子配位化學重點實驗室。

超分子配位化學研究所圍繞着國家及廣東省的重大戰略需求,在化學與材料領域開展前沿交叉學科研究,從新材料創制的源頭創新出發,開展了超分子功能配位體系的分子設計、微納結構的精準合成、光電功能分子材料的開發、晶态多孔材料的構築等基礎及應用基礎研究,借此推進能源的高效轉化與存儲,生命健康領域的新應用等新型産業的技術進步。

研究所主持承擔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原創探索計劃項目、重點項目、重大研究計劃重點支持項目、面上項目和省部級科研項目等重大科研任務。研究人員包括: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領軍人才1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廣東省教學名師1人,廣東省“勞動模範”1人,廣東省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國家級青年人才項目1人,廣東省特支計劃百千萬工程青年拔尖人才1人,廣東省“青年珠江學者”1人,廣東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1人,廣東省“揚帆計劃”高層次人才1人等。

研究所着力發展建設超分子配位化學領域創新研究平台,使之成為具有國際影響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術交流和成果轉化的重要基地。先後與英國利物浦大學、香港大學、瑞士蘇黎世大學、英國劍橋大學、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在博士後交流、研究生聯合培養等方面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

網站:https://iscc.jnu.edu.cn

所長、所黨支部書記:李丹

副所長:甯國宏

所秘書:楊茜

實驗員:劉天宇、郭迪

 

實驗中心簡介:

太阳集团1088vip實驗中心(以下簡稱“中心”)于2019年6月7日正式獲批成立,擁有“化學”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兩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實驗技術人員20人(具有博士學位者6人、碩士學位者13人)。其中,教授1人,正高級實驗師1人,廣東省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2021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學家1人,高級實驗師7人。中心實行“主任”責任制,設主任1名、副主任2名。秉承“築基礎夯實平台建設、求創新立足産教研服務”的發展與管理理念,統籌管理學院實驗課輔助教學、教學和共享平台儀器設備、教學和學院公共實驗室安全、科研實驗室的安全督查、實驗室建設等多項公共服務工作。

中心主要坐落于番禺校區F1棟一樓和二樓,另有教學實驗室坐落于番禺校區D組團和石牌校區化學樓一樓,共有實驗室90間,占地面積5699.2平方米。其中,中心大型儀器共享平台面積1022.24平方米。中心面向學校太阳集团1088vip、理工學院、醫學部、藥學院、生命科學技術學院以及國際學院等二級單位的25個專業,開設各層次化學與材料等本科實驗課程,每年全校學習化學與材料實驗課程的學生達4300多人次,總人時數近18萬/學年。

同時,中心共享儀器管理服務平台立足于學院,面向全校、社會開放測試服務,堅持“抓管理、提技能、促服務”的指導方針,通過網絡信息管理系統的開放管理、在線預約、遠程監控、門禁系統等現代化手段,保障儀器平台高效、安全運轉。目前主要有400MHz核磁共振波譜儀、透射電子顯微鏡、單晶X射線衍射儀、高分辨液質聯用儀、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旋轉流變儀等大型儀器59台(套),總值約3864.6萬元。其中40萬元以上貴重儀器設備共30台(套),總值3084.3萬元。貴重儀器年平均運行機時在1400小時左右,近年來在學校的相關考核中名列前茅。

中心作為學校教學與科研的公共服務平台,學院緻力于将太阳集团1088vip實驗中心建設成為管理科學、隊伍優化、引領實驗室文化的實驗教學基地,推進實驗室資源的共享與優化配置,實現有償使用和績效評價,為學院科研發展提供更大助力,同時中心也加快實驗室建設并積極開展基于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提升的實驗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利用學校高水平大學建設的契機,努力将實驗中心建設成為院級乃至在全校具有标杆示範作用的實驗教學科研平台。

近五年來,中心培養了1位正高級實驗師,中心人員榮獲第五屆全國高校混合式教學設計創新大賽一等獎、第五屆全國高校混合式教學設計創新大賽設計之星獎、第三屆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廣東分賽暨廣東省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二等獎、太阳集团app首页教育教學創新成果一等獎、首屆和第二屆太阳集团app首页“十佳教輔工作先進個人”獎等。中心實驗技術人員與教師聯合指導的學生分别獲得全國大學生化學實驗創新大賽一等獎2項,華南分賽區一等獎3項,廣東省化工安全競賽獲獎6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廣東省傑青和廣東省教育廳重點項目等近10項。中心實驗技術人員團隊主持教學改革項目19項,其中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實驗室管理研究重點課題3項,省級項目2項,校級項目14項。發表教改論文20篇。中心還在學校舉辦的兩屆貴重儀器設備開放共享評價中分别取得第一和第二的佳績。

中心将圍繞“新化學、新材料、新工科和生物醫藥雙一流學科”的發展需求,立足教學科研服務與人才培養,與時俱進、打造高水平産教研平台,銳意進取、優化平台管理、提升服務質量,助力創新型人才培養與學科高質量發展!

中心主任:周豔晖

中心副主任:許利耕、廖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