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太阳集团1088vip、廣東省功能配位超分子材料重點實驗室吳濤教授與美國加州河濱分校馮萍雲教授合作以太阳集团app首页為第一通訊單位在綜合性期刊《國家科學評論》上發表了題為“Atomically precise metal chalcogenide supertetrahedral clusters: frameworks to molecules, and structure to function”的綜述論文(Natl.Sci. Rev. 2022, Vol. 9, nwab076,影響因子17.275)。圖1. 金屬硫族超四面體團簇的發展曆程。利用原子或分子級精确結構模型來揭示塊體或納米功能材料的本征特性是合成化學與材料化學研究者的共同興趣點和關注點,亦是化學基礎學科與材料應用學科融合發展的關鍵所在。團簇是由幾個乃至成百上千原子或離子組成的聚集體,是介于微觀原子和宏觀體相物質間的重要中間狀态。全面深入理解納米尺度團簇的組成、結構與性質間的關聯,對精确調控性能并擴展其應用範圍至關重要。在衆多類型納米團簇體系中,金屬硫族超四面體團簇尺寸均一,分子結構明确,且具有半導體性質,因而備受學界關
近日,我院賓德善/李丹團隊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Angewandte Chemie上發表題為“Immobilizing Redox-Active Tricycloquinazoline into a 2D Conductive Metal-Organic Framework for Lithium Storage”的研究論文。锂離子電池在移動電子設備、電動汽車、儲能電站、智能電網等領域有重要的應用,近年來其研究受到廣泛的關注。有機電極材料因其具有資源豐富、環境友好、結構可設計、理論容量高等優點,引起了研究者的濃厚興趣,但有機電極材料易溶于有機電解液、電導率低、反應動力學緩慢等的缺點制約了其應用。我院賓德善、李丹教授團隊設計合成了基于富氮分子三環喹唑啉(TQ)的金屬-有機框架(MOF)二維導電材料Cu-HHTQ,研究了其在锂離子電池中的應用。TQ作為一種富氮共轭稠環分子具有良好的氧化還原活性,結合配位節點CuO4的氧化還原活性,Cu-HHTQ獲得了多重氧化還原活性位點,實現了作為高比容量锂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應用。二維導電MOF長程有序的結構使其不溶解在電解液中,具有高循環穩定性,其多孔性以及